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王川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30 13:07:00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21cpmzhang

的环节将决定整个链条的强度。因而得分最低的衡量范围应占较大的权重。书中未给出具体数字,据其几个评价举例推算,大体上最低得分的权重约占其余5个得分权重之和,即最低得分权重为5,其余得分权重都为1。
    
    第二个示例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FIDIC)在《咨询专家工作成果评价指南》中提出的成果质量评价方法。菲迪克提出,每项咨询成果完成后,要由项目单位会同委托单位共同进行成果质量评价。质量目标分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总体标准三项;每项质量目标再根据工作要求,列出若干子目标。
     
    两个示例一致向我们说明了,各类工程咨询成果完成后,需要而且能够及时进行质量评价;对不同工程咨询服务项目来说,在质量目标和内容上可以确定不同的要求,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多目标专家评审方式,已成为一种通行的基本作法。
  
    三、各类工程咨询成果质量目标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彼此相连,形成的持续改进的循环体系。见《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第11页“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每个过程都要运用“PDCA”模式进行管理和控制。即:
  
    本文讨论的“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在以上四大过程中,主要是讨论 “产品(或服务)实现”和其“测量、分析”过程,当然也涉及“管理职责”过程中的识别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制订质量目标和确定实现产品(或服务)所需过程等质量策划工作。所以说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贯彻ISO标准中,除了做为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分析外,还要做好其他几大过程的管理、控制工作。
   
    根据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关于《工程咨询业ISO9001:2000标准解释和应用指南》以及《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ISO9001:2000标准中的“产品实现”过程应包括工程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的所有咨询服务。就整个工程咨询业来说,应包括:规划咨询、编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咨询、工程监理和项目投产后咨询等8个过程的总和。就每个工程咨询公司来说,应包括公司所从事的各类工程咨询服务过程的总和。公司既要围绕这一总的产品实现过程建立总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根据公司职能部门和作业层次质量管理的需要,围绕每类(或每项)工程咨询服务,建立起分类(或分项)的质量目标、产品实现过程和测量、分析等管理和控制。现在讲的“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即《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和去年协会颁发的《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办法》要求的,对各类工程咨询成果都要制订质量目标、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工作,主要是对应ISO质量管理体系这部分对每类(或每项)工程咨询服务实现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这是各工程咨询单位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如何按照ISO标准,结合各类工程咨询服务的“产品要求”,制订各类工程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测量分析方法,还缺乏实践经验。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惯例和我国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价试点的情况,对制订各类工程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的原则和作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各有关单位在开展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即咨询成果质量评价)中,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
 
    (一)制订成果质量目标的原则要求。
 
    在《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第三章中,已经就工程咨询业如何制订质量目标、确定必需的实现过程、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方法等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各类工程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目标要求的全面性。除了要满足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外,还一定要做到包括工程咨询的产品要求,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包括:顾客明确(或隐含)的要求,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