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筑行业技术导入模式的效果及其选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9 17:18:1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admin

,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二)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选择

  建筑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体现了建筑业技术的外在导入特性,如下图: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第一部建筑法规Hammurabi

  公元1176年石桥取代木桥

  公元1775年第一座铸铁桥

  公元1824年水泥浆

  公元1850年强混凝土

  公元1856年钢工艺

  公元1861年第一座起重机

  公元1885年

  比一个用于摩天大楼的钢结构技术

  1912年混凝土搅拌机(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92页)

  公元1986年 建筑技术发展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这些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建筑业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技术创新。作为建筑技术融合系统中的一部分,新材料和新组件以及以此相关的新设计技术对于传统建筑企业的技术平台来说正显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隐含化 。因此,建筑企业采用较为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模式和并购模式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隐含性较强,技术较复杂的外在导入技术,有利于建筑企业能力的发展,避免技术的雷同化和形成能力的差异化。

  并购模式是对技术掌握最彻底的导入模式,它能够迅速促进并购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的增长,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即要求并购企业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是呈正相关的。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技术能力低下的状况,因此上述的并购导入模式是不适合的。本文认为对于大多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建筑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这种稳定的、较为长期的合作创新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接国际大型建筑集团的挑战,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建筑行业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由于学识和理论深度的欠缺,本文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1999.

  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大学,2002.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