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浅谈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
作者:刘玉梅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6 21:23:19

  【摘 要】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灌砂法是目前公路路基施工中压实度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1 前言

  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路基现场压实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水袋法等检测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路基压实度检测中使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作简要地分析和探讨。

  2 灌砂法基本原理

  灌砂法(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3 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

  3.1根据集料的最大粒径选用灌砂筒

  (1)当试样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试样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mm~60mm或超过60mm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工地上普遍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φ200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3.2室内量砂标定的准确与否对压实度的影响

  (1)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因此,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必须严格控制;另外,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因为标定时,只要砂总重相同,即砂的自重一样,显然其下落速度也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实践证明,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发现标定罐深度每减1cm,砂密度大约降低1.2%。可见,其深度不同对砂密度影响较大。因此,现场试洞深度应尽量与室内标定罐深度一致。

  (3)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对量砂密度的影响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砂,其级配不同,密度也明显不同,故每次检测使用时量砂必需采用标准砂(0.30~0.60mm或0.25~0.50mm),而且要保持砂的洁净干燥。

  由上述可见,储砂筒砂面高度、砂的总重、标定罐深度、砂的颗粒组成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砂的密度。量砂密度标定准确与否,也将影响路基压实度的检测精度。所以,在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之前,标定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 选点及检测频率

  选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检测结果。选点太少,位置不客观,没代表性,很难反映实际情况;选点太多,不但没必要,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正确的选点,严格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附录A规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检测,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所以,进行压实度检测时,选点应得当,随机取点,检测频率也要满足规范要求。这样,检测结果才能较客观地反映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

  5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存在的问题

  5.1试验检测方法不规范

  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许多情况下由于试验人员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场与室内标定的不一致,会使试验结果失真。有些试验人员未严格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相关规定来操作,在灌砂筒的标定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